江苏推出“家长课堂”问诊家庭教育

  原标题:江苏推出“家长课堂”问诊家庭教育

  寒假里,家长不妨“补补课”

  长三角资讯 寒假里,孩子沉迷手机怎么办?期末考试成绩不佳要不要责怪孩子?最近,由江苏省名师空中课堂与省教育厅“润心”行动工作专班联合推出的寒假“家长课堂”直播课火了,省内心理教育专家就寒假家庭教育中的热点话题,为广大家长支招。不少家长表示,平时孩子在学校上课,寒假里,家长也应该给自己“补补课”。

  “对于孩子用手机,家长们不妨换个角度思考。”南京市玄武区心理教研员王天文在长期调研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希望能有更多的监管,同时也期待孩子能够实现自控。而孩子希望父母信任自己,相信自己能合理使用手机。一位初中生这样描述手机带来的影响:“手机让我打开了一个精彩的世界。”

  所以,家长首先要摒弃一个错误观念:使用手机等于手机成瘾。“或许,我们可以从孩子依赖手机的深层原因进行探讨。”王天文解释,从不少学生和家长的反馈中发现,孩子沉迷手机的真实原因,是逃避现实困扰。如学业困扰、人际交往冲突等,导致孩子产生逃避念头,在游戏中逃避现实。

  一位小学生坦言,他喜欢玩游戏的原因,是在游戏中常常被认可称赞,还会有各种通关奖励。或许,鼓励是在家庭教育中容易被忽视的内容。一些家长面对孩子90分的成绩,却首先问被扣的10分是哪些题目,缺少鼓励的教育,往往使孩子很难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并激发起学习热情。

  王天文建议,孩子在使用手机过程中,家长少用命令的语气,而是与孩子共同商定一个手机使用规则,多和孩子交流。同时,家长也需要以身作则,寒假中多放下手机与孩子聊天、打球、外出游玩等。即使孩子玩手机,也应提醒孩子注意网络安全防护,帮助孩子学会辨别有害信息。

  寒假中,孩子考试成绩也成为家长关注的焦点。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心理教研员夏春娣认为,要深入探讨成绩的真正意义与作用,看见成绩背后孩子个性与潜能等方面的多元风景,让孩子在成长道路上更加自信、坚定地前行。

  “教育应该注重人格培养,而不是只重视一个简单的分数。”夏春娣说,要从孩子一生的成长目标来看,如果最后没有形成健康成熟的人格,那是不合格的。因此,家长应该把眼光放长远,着眼孩子的未来。期末考试成绩只是反映了孩子阶段性学习情况,并不是用来评判孩子未来的标准。

  成绩出来之后,孩子的心声是什么?不少孩子都谈到,最希望听到父母说“没考好没关系,下次继续努力”,或是“这次进步挺大,我们对你很满意”。总而言之,孩子希望家长看到其进步,并给予正向反馈。

  如何正确与孩子讨论学习成绩?夏春娣建议,不妨选准时机,给孩子自主权,多听少说,理解孩子的情绪,保持耐心,共同创造一个良好的沟通环境,陪伴孩子一起解决问题,而非把孩子当成问题。

  “孩子的成长过程应该是一幅绚烂多彩的画卷,成绩只是其中的一抹颜色。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成长节奏和方式,需要家长去发现他们的潜力,看见他们的未来。”夏春娣说。

  “省名师空中课堂免费向学生提供高质量专题教育资源和覆盖各年级、各学科的学习资源,免注册、免登录,少说教、实用性强,努力缓解家长焦虑。”省教育信息化与数据管理中心主任孙其华说,为了更好地满足广大中小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在新的一年里,我省将实施名师空中课堂升级工程,从授课内容和教师选择、线上线下互动、AI赋能等多方面提高直播课堂的品质,助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程晓琳)



热点活动
苏容文化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