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万亿城市:实业为先,根深才会叶茂

实业为先,根深才会叶茂

  到2025年苏州工企增资扩产项目总投资4000亿元,用3年左右时间形成4个万亿级主导产业;无锡去年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146家,今年重磅推出赋能小巨人“无锡方案”;南通力争用5年时间,实现六大重点产业集群规模达2万亿元……江苏省各地举行的“新春第一会”,不约而同把主题锁定“新型工业化”。

  如果把一座城市比作参天大树,实体经济就是其深埋地下的根,根深才会叶茂。紧抓住实体经济“牛鼻子”,江苏省各万亿城市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普遍在40%以上、高的超过50%,坚持先立后破和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携手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聚链成群,打造“拆不散”的产业集群

  一座城市的崛起,离不开一个或一批战略性、引领性、支柱性产业的拔地而起。常州的新能源,南通的船舶海工,无锡的生物医药、集成电路,要么人无我有,要么人有我强,成为各市产业崛起的“千斤顶”“压舱石”。

  2023年,南通建造的2.4万标箱世界最大集装箱船交付。南通先后建造了全国首艘极地探险邮轮、世界首艘FLNG等20多种首制船型,船舶、海工制造规模分别占全国的1/10、1/4,产业规模超2000亿元。

  南通长江口世界级船舶海工产业基地的形成,离不开中远海运川崎、招商重工、振华重工、新加坡海庭等国内外龙头企业的集聚,以及1个省船舶海工技术创新中心、3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的坐镇,构建了从海工装备、船舶建造到设备维修的完整产业链条。

  打造“搬不走、压不垮、拆不散”的新能源产业集群,常州用好“招、建、补”三字诀,着力招龙头、建链条、补生态。“十三五”期间,常州先后招引了5家动力电池头部企业、4家新能源整车企业,2016年宁德时代落户溧阳、理想汽车落户武进,2019年比亚迪落户新北。在这些链主企业牵引下,30多家“小巨人”企业在常州形成“军团”,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游企业数超过3400家,居全国首位。

  “招”引龙头“建”成产业集群后,常州着手建立自己的产业“护城河”,不再是什么好引什么,而是需要什么“补”什么。从集群角度对产业链垂直整合,常州在“发储送用”之外,补上“研”和“网”:研发环节,有中国科学院物理所长三角研究中心、天目湖储能院、中汽研等科研院所赋能;在网联环节,布局全国最大的民营充电设施运营商和能源互联平台商星星充电。

  完整有韧性的产业生态,使新能源成为常州产业崛起的最强动力,2023年实现产值7200多亿元。常州成为国内新能源巨头的布局重点,本土的蜂巢能源、天合光能、万帮新能源也从这里走向全国、全球。

  无锡物联网产业规模超4000亿元,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超2000亿元,两者均占到全省“半壁江山”,同样是强在产业集群建设、赢在产业生态构建上。无锡市工信局李荔馥介绍,无锡物联网产业基本形成覆盖传感器、感知设备、智能硬件、信息通信、应用服务的完整链条,牵头或参与制定物联网国际标准17项;集成电路方面也形成了涵盖研发设计、制造、封装测试、装备材料、支撑服务等环节的完整产业链。2025年,无锡以物联网、集成电路、软件服务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营收总规模有望突破1万亿元,成为无锡装备制造业之外又一个万亿级产业集群。

  先立后破,懂得产业才能静待花开

  从南通的船舶海工、常州的新能源到无锡的集成电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无一不是站准了产业风口,把握住稍纵即逝的机遇。南通市委书记吴新明说,这个机遇窗口期只有4—7年,抓住了就是风口,抓不住就是一阵风。

  选准赛道,往往能事半功倍。把产业“风口”变“风向”,不仅考验城市决策者的前瞻远见,更考验面对不确定性时的勇气担当。

  常州,被许多人视为一座颇具“风投”气质的城市。2015年,中创新航落户常州金坛,成为首批引进的链主企业。彼时的中创新航,在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调整后,装机量断崖式下跌,一度处于生死边缘。金坛区以金沙投资为主体接手,与中航锂电的实控公司成飞集成联手重组企业,把濒临破产的中创新航打造成第一家成功登陆港股的新能源电池龙头企业,成为常州历年来融资额最大的IPO项目。

  “我们并没有像其他城市那样把‘保底收益承诺’和‘安全退出机制’作为前提条件,没有只看资金安全和预期收益,而是认准了中航锂电所处的产业风口和技术先进性,以产业集群为导向进行布局。”常州市有关负责人说,产业培育创新是一场甘于寂寞的苦旅,懂得产业、舍得投入、等得成长、容得失败,才能静待花开。像理想汽车到常州创业之初,只带着3页PPT,常州以招投联动、产业基金跟投,带来理想汽车整车基地落户。

  城市对新兴产业的选择,不仅需要战略眼光,还需要意志坚定。而对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同样需要既坚定方向,又跨越转型关口。

  走进中信泰富特钢集团旗下江阴兴澄特钢轧钢车间,只见一块块滚烫的钢坯被传送过来,像巨型“擀面杖”的粗轧机、精轧机将其轧制成平整的钢板。去年钢铁行业持续承压,兴澄特钢盈利水平却保持行业领先,企业生产的高标准轴承钢产销量连续13年位居世界第一,并建成全球特钢行业首家灯塔工厂。

  在“中国制造业第一县”江阴,多的是钢铁、纺织、机电这类所谓的“传统产业”,依托“智改数转”、科研攻关实现了产业升级,去年工业产值超过7000亿元。

  张家港市在装备制造、材料科技等领域拥有完整的产业链条,吸引了火箭生产这样的国家高精尖项目落户。2023年4月,“天龙二号”首飞,开创了全球民营航天企业液体火箭首发即胜的历史。“天兵火箭项目落在张家港,是因为企业15分钟就可以在这里找到产业链条上所需的一切。”苏州市工信局综合处处长周霞说。

  “传统产业的‘立’,不一定都要更换赛道。有时候,与其选择新兴门类的从属环节,毋宁抓住传统产业的高端环节。”省战略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孙志高认为,新兴产业赛道和传统产业改造,本质上都是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体现了立和破的辩证法。城市产业布局,既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亦有传统产业升级改造。

  企业为主体,实施“有目的”“有组织”创新

  无论是新兴产业集群塑造,还是传统优势产业升级,都离不开科研力量支撑。江苏万亿城市把创新链建在产业链上,实施“有目的地创新”与“有组织地创新”相融共进,真正让企业成为创新主体。

  “龙头企业基于发展需要、竞争压力,在科技研发中往往起着出题者、组织者、实施者的作用,是产业科技创新的‘领头羊’。”省发展改革委高新技术处处长鄂有阳说,从徐州的工程机械、南通的船舶海工到苏州的高端纺织,立足于产业链和企业主体的创新,是江苏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蓬勃发展的动力之源。

  江苏光伏产业总市值9000亿元,年营收超过6000亿元,占据全国市场的44%,这离不开头部企业研发支撑。天合光能“光伏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以来,在光伏电池转换效率和组件输出功率方面20余次刷新世界纪录。

  谁说纺织服装业没有高科技?由世界500强盛虹牵头组建的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是江苏省内第一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搭建起以“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和“国家级纺织品检测中心”为支撑的技术创新供给体系,提升了全行业的国际话语权。

  亨通集团,从苏州吴江一个乡镇小厂成长为国内光纤光网领军企业,设立了2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0个国家省级重点实验室,是中国高铁“海外第一单”——印尼雅万高铁的电力传输系统服务商。

  实验室是前沿研究、核心技术、未来产业的源头。2023年度无锡32家重点实验室中,企业类实验室有18家,围绕无锡“465”现代产业体系,集聚产业链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承建无锡市锂电智能装备重点实验室的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集聚远景、蜂巢、海基、力神等企业,重点实验室既能促进提升上游的零部件、材料等供应能力,又联合下游电池企业创新设备技术、优化电池工艺。

  无锡新能源产业拥有光、储、风、氢全品类新能源装备,每个细分领域都拥有先导智能这样的代表性企业。在企业实验室支撑下,2023年无锡新能源产业规上企业产值增长30%。

  企业出题、院所出智、协同破题。立足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江苏企业与上海、南京等城市的科研院所开展各类产研合作。南通70%的规上企业与上海80%的高校院所开展产研合作,沪通合作共建平台载体超100家,实现“上海研发孵化、南通转移转化,上海加速成长、南通发展上市”。南通企业与上海高校共同参与的“海上大型绞吸疏浚装备的自主研发与产业化”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上海微系统所和通富微电合作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热点活动
苏容文化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