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名家评赵启斌“大气沉雄”展(8)|樊世东:笔落惊风雨 卅载谱华章

  书法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长河中源远流长,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与独特的审美价值。在当代书法的多元景观中,赵启斌的书法以其鲜明的个性与独特的艺术风格引人注目。

  我与启斌相识三十多年,知道他艺术成长历程中,早期对美术史资料的丰富接触成为他踏入艺术领域的重要契机。自高中起(由于复读,他上了七年高中)他便开始沉浸于美术史的浩瀚知识海洋之中,这不仅使他对艺术史的发展脉络有了初步的认识,更为他日后深入书法艺术世界奠定了广阔而坚实的认知基石。到南艺得遇诸位名师引导提携以后,他的学习更加日渐深入和专业化,系统地钻研美术史论知识,从古代艺术到现代艺术,从东方美学观念到西方艺术思潮,他不断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逐渐形成了一种宏观而敏锐的艺术感知能力。这种对艺术史全面而深入的理解使他能够站在一个更为高远的视角来审视书法艺术的演进轨迹,从而在众多的艺术风格与流派中汲取丰富的营养,为其独特书法风格的孕育与塑造提供了深厚的理论源泉。

  启斌对文、史、哲、艺经典的热爱与广泛涉猎犹如一股清泉,源源不断地为他的书法艺术风格注入了灵动与深邃的内涵。他沉醉于古今中外伟人志士的著作以及各类人文经典之中,从中国古代的诗词歌赋经史子集到西方的文学名著与哲学经典,无一不成为他心灵滋养的源泉与艺术灵感的宝库。

  启斌在中国古代诗词的浩瀚星空中尽情遨游,对其中所蕴含的丰富多彩的情感、深邃悠远的意境以及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有着极为敏锐而深刻的感悟。无论是李白诗歌中那自由奔放、豪放飘逸的浪漫情怀,杜甫诗歌里沉郁顿挫、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感,还是苏轼诗词中豁达超脱、随遇而安的人生境界,都在他的内心深处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为他的书法带来内在的诗性、诗意和书写的对象。与此同时,他对传统书法理论著作的深入研读也是其书法风格形成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从古代的《书谱》《画禅室随笔》《艺舟双楫》《广艺舟双楫》到现代的书法理论研究成果,他都以一种严谨而虔诚的态度进行系统的学习与深入的思考。他将这些从传统书法思想中汲取的精华与自身的创作实践紧密结合,经过反复的琢磨与提炼,总结出一套独具个性的书学思想,成为指导他书法创作巨大的理论支撑。

  经过多年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尝试与实践,他不但在楷隶揉合的抄经体上有诸多高古意境的形成,在巨幅书法创作领域也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风格与成熟完善的创作模式。他的巨幅书法作品很值得称道,大开大合,苍茫雄浑,粗头乱服之中蕴藏一股勃然的神韵,具有强烈的自我个性特色,其深厚的传统审美意境和具有强烈主观表现性的现代感让人震撼、激动。如椽巨笔纵横捭阖,笔法刚劲有力,有雷霆万钧之势,冲击人心。

  他的巨幅作品书写通过强烈鲜明的绞转迂回动作,犹如老僧扫地,矫健有力,书写的急徐顿挫,使笔迹呈现出大量涨墨与飞白,形成大面积黑白对比,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取得强烈的审美效果,艺术性、精神性、抽象性、现代性扑面而来,可以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形容这种澎湃的气势和节奏韵律。这一审美特色的形成显然得益于从王铎、林散之的涨墨技法中所获得的灵感,涨墨运用犹如墨海翻涌,使书法作品在墨色的浓淡干湿变化中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他在书写中通过控制墨量与书写速度,营造出涨墨处如墨团堆积、凝重厚实,而淡墨处则如轻纱薄雾、空灵飘逸的奇妙对比。

  他的涨墨起手的技法应用在很多杜甫诗、毛主席诗作等创作中。在书写杜甫的沉郁顿挫风格的诗作时,涨墨可以表现杜甫诗歌中深沉厚重的情感部分,使墨团仿佛承载着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而在书写毛主席大气磅礴的诗作时,涨墨则更能凸显出诗作中的豪迈气概与雄浑力量,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与情感表达的深度。他的巨幅书法除汉魏、六朝碑版的影响外,还能感受到帖学典雅飘逸的线质美感,有书卷气的蕴藉,确实开创了文人书法、现代书法的新天地,展现了新一代书法创作和文人书法、美术史论家书法的崭新精神面貌,也接续了民国以来李瑞清、胡小石、吕凤子等高校知识群体所开辟出来的书学艺术门径、创作门径。三十年来,启斌在南博著书立说,著作等身,诗词书法未尝间断研习,在各界朋友的爱护下,勇猛精进,他的如椽巨笔必将抒写更具性情的新篇章。  



热点活动
苏容文化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