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发布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成绩单”
今年一季度,安徽全省汽车产量62万辆,同比增长35%;全省实现进出口1890.8亿元、增长8.6%,高于全国3.6个百分点。沪渝蓉沿江高铁等18个省际铁路项目建设计划进一步明确,5条省际高速断头路全面打通,省际高速接口达到20个……日前,记者从安徽省发改委获悉,安徽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深化国家科学中心“两心同创”
据了解,在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方面,安徽深化上海张江、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两心同创”,与上海市签署合作共建协议,协同参与世界首颗量子微纳卫星发射。“3+6+3”大科学装置梯次布局加速建设,推动大科学装置共建共享。
全省区域创新能力继续保持全国第7位,连续12年位居全国第一方阵。打造长三角世界级产业集群,加快发展汽车“首位产业”,2023年汽车产量249.1万辆、增长48.1%,新能源汽车产量86.8万辆、增长60.5%。今年一季度,全省汽车产量62万辆,同比增长35%。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20.7万辆,汽车出口32.6万辆。
深化开展上海与六安革命老区对口合作,建立农产品对沪销售渠道152个,2023年销售额172.44亿元,增长23.9%。提质升级顶山—汊河、浦口—南谯、江宁—博望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签约亿元以上重点产业项目77个,总投资超460亿元。宣城市纳入上海大都市圈规划范围,长三角(宣城)产业合作区揭牌建设,首个百亿元制造业项目正式开工。
5条省际高速断头路全面打通
安徽推动“一卡通”和“一网通办”扩面提效,52项居民服务事项长三角“一卡通办”,173项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共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安徽医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蚌埠医院等6家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长三角异地门诊医疗费用直接结算通道全面开通覆盖超2.4万家医疗机构。沪皖共建长三角(广德)康养基地加快建设。
签订《长三角地区省际交通互联互通建设合作协议(2023—2025年)》,沪渝蓉沿江高铁等18个省际铁路项目建设计划进一步明确,5条省际高速断头路全面打通,省际高速接口达到20个。协同建设轨道上的长三角、世界级机场群和港口群,合肥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等一批标志性工程加快实施。
围绕开放共赢,安徽推动合肥、芜湖与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联动发展。共建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联盟,深化片区间合作,截至目前,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累计形成207项标志性制度创新成果,其中32项为全国首创。深入实施“徽动全球”出海行动,2023年“新三样”产品出口增长11.6%,跨境电商交易额增长超30%,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增长20.1%。今年一季度,全省实现进出口1890.8亿元、增长8.6%,高于全国3.6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合肥中欧班列开行306列,货值30.9亿元。
近750亿元农产品走上沪苏浙居民餐桌
在态环境共保联治方面,扎实推进长江、淮河、江淮运河、新安江生态廊道和皖西大别山区、皖南—浙西—浙南绿色生态屏障共同保护,完成人工造林28.15万亩。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渔”,长江、淮河干流出境水质保持Ⅱ类。
打造长三角千万千瓦级绿色储能基地,协同争取增加区外来电,推动跨省电力互济。皖浙两省合作共建新安江—千岛湖生态环境共同保护合作区,积极探索多元化补偿机制,从“一水共护”迈向“一域共富”。共建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打造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高标准推进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383个基地近750亿元优质农产品走上沪苏浙居民餐桌。
在城市安全保障体系方面,共建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合肥模式”在国内60多个城市和10多个“一带一路”国家推广。协同建立长三角一体化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体系,统筹重特大灾害事故跨区域救援,合力打造“平安长三角”。(大皖新闻记者 刘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