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城市水环境与水生态发展大会在苏州开幕

   长三角资讯(记者杨绍功)5月20日,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2025(第七届)中国城市水环境与水生态发展大会暨三峡环境科技大会在苏州市吴江区拉开帷幕。

  本次大会以“低碳 韧性 智慧”为主题,设开幕式及主旨论坛、吴江对话、创新发布会、思享荟等5个全体会议,以及韧性城市水系统构建、城市地下管网、水能耦合与资源化利用等12个专题论坛。大会为期两天,来自国内外水环境与水生态行业政产学研用领域的800多名代表和专家将深入探讨和规划水环境领域的新业态与新格局。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水环境与水生态分会会长曲久辉在此间表示,过去七年,大会深耕水环境与水生态领域,对相关重大科技和社会发展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交流,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他以“三极”的理念描述水环境与水生态的研究和发展——极宏观的水环境治理与水生态保护,需要大家像极微观的水分子中的氢和氧一样结合起来,在极综合交叉的低碳、韧性和智慧领域进行协作探索和实践。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胜亮表示,三峡集团坚守水利水电、清洁能源、生态环保与资源循环利用三大“绿色”主业,牢牢把握促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这一主攻方向,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正走出一条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发展道路。以此次大会为契机,三峡集团将与各方深化合作交流,坚持生态筑基、韧性固本、数智引领,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贡献更多力量。

  开幕式主旨报告环节由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长聘教授刘会娟主持。中国工程院院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主席邓铭江阐释了生态水利的发展与内涵,通过案例讲述了流域生态修复与生态调度的科学模式和实践过程;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城镇化与城市安全研究院院长岳清瑞指出城市安全与水系统的现存挑战,创新提出“风险源-承灾体-减灾力”理论方法,以建立天空地一体化监测预警技术体系,助力城市安全韧性提升;中国科学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李惠从小模型到大模型的角度分享了AI赋能水环境前沿探索,对超级智能和物理世界机器智能发展进行展望;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长江生态环保集团董事长王殿常分享了国家工程中心通过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着力发挥三个作用:即在生态环保产业发展中发挥策源转化作用,在长江大保护工作中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力争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示范标杆作用;上海城投水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周骅、中环保水务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彭云清分别围绕城市供排水管网系统韧性能力建设实践与思考、水务公司数智化转型的探索与实践作了报告。(完)



热点活动
苏容文化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