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虾共作、一田多收 ”——后白良种场探索 水稻生态绿色种养新模式_长三角资讯



长三角资讯讯  5月10日晨光初显,位于句容市后白镇延福村的后白良种场田埂上,已缀满来回忙碌的脚印,农场工人们正把200斤小龙虾苗投放到有机稻田环沟里,他们也是在播撒着一年丰产增收的新希望。




据了解,随着国家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后白良种场把握发展新契机,建成句容市首家农业互联网平台,实现24小时电脑、手机实时监控(大田视频监控、大田数据实时监控),大力发展传统的粮食作物种子培育、销售;水稻烘干初加工、仓储服务;坚持田间绿色防控制度,在稻田套种紫云英,并混播黑麦草,以达到改良土壤,增加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的效果;田埂周围种植香根草引诱大螟、二化螟成虫在其之上产卵,达到控制虫害的目的,同时在农场推行稻鸭共作模式,让鸭子在水稻间的活动代替了人工打药和施肥,一系列田间管理措施最大限度保证了稻米的绿色天然生长环境。农场“绿源系列”大米已取得绿色认证,并荣获“华西村”杯江苏好大米品牌推介金奖,“杨巷”杯江苏好大米金奖,首届镇江好大米评选金奖等殊荣,2024年“刮刮叫”绿源大米收获第八届“江苏好大米”品鉴推介会特等奖。



“我们今天先投放30亩左右环沟开展小龙虾养殖,是采用一种稻虾共作共生的混合种养模式,保证稻田绿色生态环境的同时,提高稻田种养效率,达到稳产增收双赢,每亩预计增收小龙虾养殖效益千元以上”,农场巫爱军场长满怀信心地介绍道。



福地句容好山好水种好粮,此次后白良种场在稻鸭共作模式成功应用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的稻田、环沟、水源条件,稻田里开展有机水稻种植,环沟内栽种水草养殖小龙虾,控制化肥、农药的施用。利用水位差来控制龙虾在水田和环沟里作息,小龙虾的穿梭活动既在一定程度上消灭危害稻田里的幼虫,达到疏松土壤、抑制杂草的效果,同时龙虾排泄物亦可作为水稻的天然肥料,二者形成了良性生态循环利用系统。




“一水两用,一田多收”的综合种养模式,既提高了土地的产出效益,也实现了生态种养的良性循环。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农场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未来会有更多与生态保护、增产增收有机结合的大胆尝试,在生产绿色生态优质大米的同时,走高效农业发展之路。(巫爱军 丁璇 杨洽/图文)



热点活动
苏容文化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