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启斌巨幅书法艺术刍议
(赤壁怀古局部1)
赵启斌的巨幅书法有一个逐渐定型的过程,他的这一具有实验性的书法创作来自于他二十余年的思考、认识和艺术实践。赵启斌虽然在童年时代就有幸接触到了书法艺术,几十年一直坚持书法的学习、创作与研究,但巨幅书法作品的创作显然有一个逐渐切入的过程,是他在书法审美境界达到一定的高度后才确立出来的一种创作走向和审美境象,并不断将精力逐渐引入到这一具有宏大艺术实验的创作领域中来。
(赤壁怀古局部2)
他的巨幅书法获得日此的进展,首先得力于他在美术史论领域的学习,为他积累了雄厚的学术根基和知识储备。赵启斌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高二时就已经接触了美术史领域的文献资料和相关专题,打开了他今后致力于书画艺术研究和创作的通道。这一时期,他在所接触到的画册和一些专业期刊上看到了傅抱石和李苦禅等人的巨幅绘画创作,当时就想,搞这样的大幅创作,真过瘾啊。但也产生了相当的疑惑,为什么书法没有这样大的书法作品出现呢。也就在那时,埋下了内心的疑问和不解。1998年左右,赵启斌曾经来到过希尔顿大酒店,也就是现在的维景大酒店,面对如此巨大的大堂,里面墙壁上竟然是两幅巨大的壁画,他吃惊了,这样的厅堂,如果有具有中国气派的大幅书法作品该有多好啊,尤其草书书法,必定会令人震撼。随着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房地产业的兴起,各地无数大型的楼盘拔地而起,公共空间视域获得了巨大的增加,更增加了他内心的不安和躁动。
(赤壁怀古局部3)
他认为这是巨幅书法作品崛起的一个时代,也是巨幅中国画获得辉煌进展的一个时代。从而增强了他进行巨幅创作的信心。当然,来自西方艺术的巨幅创作以及西方艺术家动辄包扎大型建筑的艺术创意和在大地上进行的具有巨大空间的行为艺术的活动,尤其日本巨幅书法作品的出现,都对他的这一巨幅书法创作走向产生了重大的诱发。他认为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书法艺术模式,有这样先天的气魄和能量场,尤其摩崖石刻、匾额书法中,也都有巨幅作品的出现,现在更应该有着如此恢弘雄大的巨幅书法经典作品的出现,无论物质水平还是精神追求和思想观念上现在应该是书法巨幅创作的时代。我们在经济、科技、文化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处于如此巨大变革、变化的时代,一定要有具有震撼人心、原创性、抽象性、精神性书法艺术作品的出现,成为现代中国的经典、现代艺术的经典,如同傅抱石、关山月创作的绘画巨幅之作《江山如此多娇》那样,成为划时代的标志。
(北宋 李宗澍 潇湘八景诗)
二十年前,赵启斌就已经具有了创作巨幅的动机、驱动力、宗旨和目标。由于那一时期没有人理解,耗神、耗力、费钱,尤其经济上的巨大拖累,被亲友们所一致反对。2010年前后,他不再顾及他人的看法和认识,开始了巨幅书法创作早期的准备工作,巨幅宣纸的定制,笔墨砚台的筹备,画集以及书法文献的购买,都日益摆上日程,然后逐渐进入了他的巨幅草书的创作阶段。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他的巨幅书法几经蜕变,也终于进入佳境,获得了进一步推进、拓展的创作基础。赵启斌的书法创作获得了朋友们的由衷认可,“赵启斌先生书法运气壮定,笔力強劲,形宽绰而划坚韧灵活,有自己独创之磅礴风格。他的书法艺术与其他书法家艺术不同的是能直击灵魂,每一笔都有纵深的感觉,超出直觉,感觉很震撼,刚劲有力又不失优美”(于立岳)、“展现在我面前的是气势恢宏,如傅抱石山水画一样壮观的画面。可以看出他吸收了甲骨文生辣的线条,柔和林散之铁画银钩盘曲之力量,加之写经书法之带有强烈书写性的笔意柔和其中,时而干裂如秋风,时而侵润如春雨;时而动若处子,时而矫若惊龙;时而高耸入云,时而跌入山谷……。痛快,痛快,我不由自主的感叹到”(薛海洋)。朋友们这样评价他的巨幅书法,认为他的书法已经进入了他所开辟的审美境界中来。
(北宋 李宗澍 潇湘八景诗局部)
赵启斌认为,巨幅书法一定要继承传统书法的优秀精华,同时不放弃现代的审美思想观念,打通中西与未来的艺术审美界限,这样才能获得巨幅书法创作的精神和灵魂。因而首先要将传统书法的优势、精神和艺术特质容纳进来,筑基建体,为今后的大幅度展开定下方向和根基。他的巨幅书法,显然有自己的取法路径,应该看作是六朝以来二王体系的传统用笔的持续和深化,在草书的取法方面,他对张芝、王羲之、张旭、怀素、黄庭坚、祝允明、徐渭、傅山、王铎的书法也在这里加速融合,对于现代林散之、高二适的书法也不断整合,不断打开内在的通道,使之成为他巨幅书法的精神底蕴和笔墨支撑,从而构建出具有交响乐般的审美气象和精神空间,审美意象纷披,这一创造性的融合和推进,确实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精神震撼。他的巨幅书法当然更是张迁碑、石门铭、石门颂、郑文公、瘗鹤铭、张猛龙碑等汉魏、六朝书法的汇通。他常常琢磨如何将魏碑、摩崖刻石和何绍基等人的书法所具有的雄浑壮阔的艺术表现力书法融入进来,强化狂草的表现力。在力、骨、势、气之间奔涌掷挪,如神龙行空,激发出壮阔沉雄、激越豪迈的审美意象喷薄而出,以达到震撼心智、撼动灵魂的效果。这两路笔风不断融汇、概括、洗练,为他的巨幅书法审美境界的出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北宋 李宗澍 潇湘八景诗局部3)
其次,赵启斌认为现代学术体系、现代文化观念的融入,积极引进西方优秀的审美元素和艺术精神,致力于书法艺术的创作与变革,也是不可回避的问题必须积极引入现代艺术理念甚至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理论来推进书法的创作。他认为世界不同地区国家和民族的而文化特质、审美气质,也可以成为巨幅书法审美意象的构成来源。如法国艺术的浪漫气质、英国注重经验的思维、德国哲学的冷峻深邃、美国文化的冒险精神以及西班牙文化的浪漫,都可以引入进来,成为巨幅书法的审美意象和艺术风格的构成内容。只有打通古今中外,不固步自封,在巨幅书法创作中引入现代性、抽象性、精神性、审美性和文化性,巨幅书法才能获得新的艺术生命力和创造力。巨幅书法创作要大笔、巨幅厚纸,以往的书法创作经验显然无法再能适应在这样如此巨大的空间内的创作,因而在书法创理念和审美空间理念上进行变革,要依靠现代学术体系、美术史论专业修养撑住巨幅书法创作的整体框架。赵启斌已经清晰地认识到传统笔法和审美观念有诸多方面已经不符合现在思想文化和艺术观念的需要,仅仅依靠传统的笔法和墨法、章法、结体来进行巨幅书法的创作也已经不可能,巨幅书法创作必须有新思想、新观念、新笔墨、新书画美学,才能为巨幅书法带来精神、灵魂和生命,不断推动一流现代书法艺术的诞生和发展。
相对于传统书法的审美要求和创作观念来说,巨幅书法非常强调理性思维,强调精神力、想象力在书法创作中的重要意义,强调巨幅书法创作的内容、宗旨、和灵魂。巨幅书法创作不仅要表现出崇高的阳刚美、沉静典雅的阴柔美,同时更要关注现代心理学所意识到的更为广阔的精神世界的表达,如病、残、老、死、灭、哀、幽、寂、奇、幻、酒、醉、梦、醒、觉、观等诸种领域所呈现出来的审美意象,表现出外在事物、内在精神世界如此复杂的精神意象、审美意象。表现出现代人所具有的外在物象感、内在精神空间以及丰富复杂的情感和想象力,将现代人所具有的雄伟壮美、浪漫激越、高古纵逸、深邃神秘的审美意绪传达出来,获得人们的强烈共鸣,有着更加理性的表现、更加激情的呈现。从这一方面说,巨幅书法创作不是写字,而是借助如此的艺术形式和载体进行创造,因而应该先谈文化,再谈写字,没有文字载体、文学意象以及系统的理论基础,无法认识到巨幅书法的精神性、抽象性、文化性、现代性内涵。巨幅书法要有文字载体和文化背景以及强烈的主观精神体验在其中才行。如果没有我国传统上长期形成的儒、释、道三家文化因素的融通,没有深厚的诗性基因、文学基因,没有现代文化的特质出现,也就没有巨幅书法的灵魂和生命。线条、笔墨的独立审美亦是相对性的存在,没有文化、文学、哲学、美学的支撑,不可能有巨幅书法的根基和纵深展开。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巨幅书法创作有可能成功突破传统与现代的局限,走出一条新的艺术创作之路来。
对于现代艺术家来说,他们同传统的艺术家相比所面对的挑战更为剧烈,如果艺术家没有一流的精神气质、没有伟大的思想和灵魂,在这个时代就不可能诞生出一流的艺术作品。巨幅书法的创作同样如此,如果书法家没有梦想、没有理想和浩瀚雄浑的心胸,没有胆胆、气度和灵魂,不能想他人所未想,做他人所不能做,不可能出现磅礴雄浑、激越壮阔、浩瀚奇幻、诡谲奔突、高古纵逸的书法气象,就很难走出成功之路,艺术家必须加速积极推进,超越自我,将自己逼向极限,发掘出自己强大的创造潜力,才能走出前人所没有走出的道路。相对于巨幅书法创作来说来说,显然更适合阳刚雄大精神气息的表达,适合壮美精神气象的呈现,只有一股胸大的气势撑住画面,气足神完,才能諸美并出。赵启斌常常注目于大美之物、雄大之象、伟大的灵魂和事物的出现,会为之感动、激动而移情、会心,这可能就是一种艺术灵感和直觉,最为珍贵的一种文化品质和精神气质,非常符合巨幅书法的审美表现。因而他的巨幅书法常常呈现出狂、野、猛、疯、颠的审美气质,具备了现代艺术审美的内涵,这也与他的豁达、壮阔的精神情怀有关。这一创作走向显然与传统书法拉开了相当的距离,艺术性、精神性表现更强,画面中也更为纯粹、干净,自我个性、现代感非常强烈,古奇浑穆、雄健壮阔中映射出其特有的浪漫激越情怀。巨幅书法创作不同于传统小幅书法的创作,也表现在所面对的工具材料的规模巨大、空间巨大,往往对创作者产生巨大的镇压和反噬作品,望而却步,不敢一试身手。赵启斌也常常面临这样的局面,他通常是用好纸好墨好笔来逼迫自己就范,硬着头皮杀进去,然后再控制物性,这样巨大的笔、墨、纸、砚才能为我所用。巨幅书法创作确实很难,没有一流的学识休养,没有一流的天赋才情,没有异于常人的体悟,没有惊人的勤奋努力,不足以谈巨幅书法,这确实是强者的竞技场,时代精神、文化最强音的实验转化场地和生华场地。
巨幅书法的创制同小幅作品创作相比,在章法、结体、用笔上完全不同,不能用小幅书法作品的审美观念、章法布局、空间切割来致力于巨幅作品的创制。在章法整体布局上,巨幅书法要求气势要大,节奏的起伏要大,力度要强,甚至需要雄伟的霸气来撑住整幅画面。因而兼顾激情和理性才行。巨幅书法整体空间意象繁密,具有强大的诱惑力和神秘感,这也是巨幅书法为什么具有如此魅力之所在。巨幅书法往往呈现出古拙高逸、雄穆磅礴、波澜壮阔、丰富多变的大美空间精神气象,因而章法布局、结体中非常注重虚实、曲直、聚散、敛放关系的处理,构成空间表现的意象群。在聚散、疏密的空间变化和铺排中呈现出力、气、势的空间变化,空间层面非常丰富,在模糊与清晰、冒险与守法的强烈对比中,表达出独特的心象世界,既狂若颠,如梦似幻空间精神境象在画面出现,有天成意外之妙,让人们的精神为之一震。这是巨幅书法空间结构所具有的最为重要的艺术特质,值得加以进一步的探索。
巨幅书法最值得关注的无疑是笔法的运用。一切小幅书法的用笔方法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如此巨大的纸面空间的挥写。线条质量如何、如何行笔,都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就要创造新笔法、致力于多重笔法的综合运用,纵横奔驰,才见用笔更加丰富的变化和开拓余地。笔锋的蠕动、颤动、弹跳、使转、顿挫、绞锋绞杀等如此丰富的笔法运用也才成为一种可供实验的可能。不能不承认,线条的生灭、疾涩、起伏、出没、伸缩、大小、方圆、曲直、敛放、轻重、迟速、缓急、肥瘦、粗细、长短、偏正、屈伸、欹侧、顺逆、虚实、浓淡、枯湿、藏露、聚散、隐显、进退、有无都要通过用笔来加以实现,无限丰富的审美意象出现、变化才成为可能。在巨幅书法创作中,笔尖、笔肚、笔根都要充分运用起来,诸力并出,雄浑苍秀、生拙老辣、浑穆恣肆、激越纵逸审美意象才能自然在笔下出现。当然,在巨幅书法创作中,不仅仅要关注湿、浓、焦等实笔的充分施展,虚、淡、枯笔的运用也极为重要,并非可有可无,两种笔法答配好,也会为巨幅书法的创作带来重大的战略突破,获得更为完美的审美效果。
(杨慎 春兴)
由于巨幅书法用笔同小幅书法不同,用水、用墨十分巨大,十几倍、数十倍的用水、用墨量,无疑为创作者提供了难题。对于水法、墨法提出了不同的需求,也出现了小幅书法所不具备的丰富的变化,呈现出泼辣奔放、磅礴雄伟的审美境象,深得水之魂、墨之韵、笔之风骨。他认为巨幅书法对水、墨的感觉、运用和把握有更为广阔的施展空间,可以将对水、墨的运用深入到极限,水、墨无限的丰富变化和感觉都可以在巨幅书法中充分体现出来,浓、淡、干、湿、焦交融推进,呈现出意想不到的笔墨效果。如浓墨重水而注意枯、干、虚、淡之展开,墨不浓不焦,水分多,湿笔为主,会有一种风格样式的出现。而双笔并用,一浓湿用笔,一淡干用笔,使行笔中出现一走向虚、淡、枯、白,充分发挥水之妙用,呈现出禅意和现代感,一则走向焦、浓、湿、黑,充分展现传统水墨的神采,深得得笔中笔、墨中韵,神韵气筋骨肉血肌具备。虚淡、焦浓两种笔墨之法的两向分笔运用,确实增加了笔墨的艺术表现力,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巨幅书法是水墨的世界,无穷的变化和意想不到的效果,成为巨幅书法最具魅力的地方,其呈现出来的精神性、抽象性、表现性和艺术性给人以内心巨大的震撼。
古人对于巨幅书法的创作,理论总结不是太多,是一个盲点,今后确实值得从艺术创作实践的角度对其进行整理、总结、概括和提升,在现代文化条件下、现代思想观念背景下、现代艺术理念下对其进行深入思考,必然会推动我们的书法艺术进入更高的发展平面上来,发挥出我国书法艺术所具有的精神性、抽象性、现代性、文化性、艺术性的特质。
(图为赵启斌先生)
赵启斌,中国致公党党员,文化学者、中国美术史论家、书画家、书画鉴定家。原籍山东省滕州。1993年入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史论专业学习,1997年大学本科毕业,1997年至2000年担任林树中教授学术助理从事中国美术史研究工作,二000年供职南京博物院古代艺术研究所,从事历代书画研究。现为中国文艺家评论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会员、江苏省博物馆协会会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苏诗词协会常务理事、春华诗社团体会员。任江苏省美学学会吕凤子专业研究委员会秘书长、江苏省美学学会理事、江苏省红楼梦研究会常务理事、林散之书画院执行院长、傅抱石研究院顾问等职务。先后独自或参与完成《中国美术分类全集·其他地区画像砖》《中国历代绘画鉴赏大辞典》《美术巨省 江苏历代绘画研究》(著作)《江山高隐:中国绘画史“渔隐”、“舟渔”、“垂钓”图像考释》《米芾》《毛泽东诗词、书法、毛主席诗意画鉴赏大辞典》《折冲东西吕凤子艺术研究》《张友宪艺术研究》(著作)《南京博物院珍藏大系明末清初金陵绘画》《江苏历代书画精选》《二十世纪江苏四大家特展作品集》《南京博物院珍藏系列--明清肖像画》《南京博物院珍藏系列--古代名画赏析》《河山在目--傅抱石百年纪念画集》《南京博物院藏·陈之佛家族捐·陈之佛绘画作品集》《南京博物院藏·傅抱石家族捐傅抱石绘画作品集》《像应神全——明清人物肖像画特展》(画集)《海外藏中国历代名画》(八卷本)《傅抱石资料信息》(十册)等四十余部画集、著作、编著的编撰或著述,完成专题文章、研究论文数百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