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上海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出炉

发布时间:2024-11-19 15:43:03 来源:长三角资讯网 浏览:

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上海建设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实施意见》,努力打造美丽中国上海典范,上海近日发布了《美丽上海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锚定2035年美丽上海总体建成战略目标,提出十方面33项措施,以共建“十美”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上海实践。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对《行动计划》进行了解读。

  体系升级

  2023年12月27日,《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发布,作为指导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今年5月,上海发布《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上海建设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实施意见》,系统谋划共建“十美”的实施体系。

  2000年起,上海针对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工作启动实施了环保三年行动计划。通过八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的滚动实施,上海绿色发展的底色更亮,城乡环境面貌焕然一新。2023年,上海环境空气优良率从2013年的66%提高到87.7%,河道优Ⅲ类比例从2013年的10%上升到97.8%,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明显增强,初步走出了一条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现代环境治理新路。

  根据全新部署,上海将原有环保三年行动计划体系升级为美丽上海三年行动计划体系,通过若干轮的滚动推进,确保美丽上海建设的节点目标顺利实现,内容主要聚焦三个“体现”。

  一是体现上海特色,系统谋篇布局“十美”共建。充分把握上海超大城市的特点和规律,统筹考虑上海人口产业特征、生态禀赋特质、城市治理特点等实际,提出了空间、发展、环境、人居、生态、韧性、人文、和合、科技、善治等“十美”共建,努力打造美丽中国上海典范。

  二是体现示范引领,高标准打造美丽中国先行区。充分发挥上海区位优势明显、科技创新资源活跃、金融要素市场完备、城市管理精细等特长,在科技创新、政策供给、绿色低碳转型、区域共保联治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三是体现和谐共生,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共建“十美”

  在行动目标上,《行动计划》提出到2026年,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不断优化,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推进,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城乡人居环境面貌明显改善,生态安全有效保障,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更加健全,形成一批美丽上海建设的实践示范样板。

  具体指标上,上海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保持在30%以下,碳排放强度稳步下降;PM2.5力争不高于28微克/立方米,重要水体水质优良比例保持在95%左右,受污染耕地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无废城市”建设比例达到80%左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9.5平方米,中心城区绿色交通出行比例达到75%以上。

  按照共建“十美”框架体系,《行动计划》共安排十个方面33类措施。

  一是优化开发保护格局,彰显空间之美。加强生态空间管控,制定城镇开发边界管理办法,完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推动各区和临港新片区、一体化示范区等重点区域美丽建设模式创新,推进宝山、金山地区绿色低碳转型,实施第六轮崇明生态岛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二是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彰显发展之美。聚焦建立碳排放双控管理体系,加快推进能源、产业、交通、建筑等领域绿色转型,例如建立船舶、汽车、石化化工等重点领域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实施“光伏+”工程,启动一批深远海海上风电示范项目,培育一批绿色低碳龙头企业、核心企业和特色企业,推进1200项结构调整和完成2000万平方米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等措施。持续推进低效建设用地减量化。

  三是深化污染防治攻坚,彰显环境之美。围绕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实施一批重点项目。推进焦化、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实施国四柴油车全市限行,健全雨污水处理厂站网一体化建设运维体系,完成雨污混接和入河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还将重点关注公众关心的“身边小事”,在油烟气管理、噪声污染防治和建筑垃圾管控方面持续用力。建成无废城市细胞不少于675个,一批美丽河湖、美丽海湾等建设工作纳入行动计划。

  四是建设生态宜居家园,彰显人居之美。新增黄浦江沿岸约6公里滨水贯通岸线,苏州河沿岸建设20公顷滨水绿地及公共空间,打造300个高品质“美丽街区”。建设400公顷楔形绿地、新增18处“环上”公园,新改建120座口袋公园,建成绿道350公里,因地制宜建设一批生境花园和美丽乡村。

  五是加强系统保护修复,彰显生态之美。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建设黄浦江上游、大治河等生态走廊,完成崇明北湖自然保护地修复。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发布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完成8个野生动物栖息地修复建设。

  六是维护生态环境安全,彰显韧性之美。加强水源保护区优化和精准管控,实施原水西环线和青草沙—陈行库管连通工程,完善饮用水源水质监测预警和应急联动机制。加快推进九段沙、崇明北沿等重点区域互花米草治理。实施淀山湖堤防达标及岸线生态修复等工程。出台核技术利用分级分类监督管理办法,确保辐射环境安全。

  七是开展生态文化建设,彰显人文之美。积极培育弘扬生态文化,创建一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成1100个生活垃圾分类精品示范居住区,每年创建300家绿色餐厅、100家“光盘行动”示范店和50家国家级绿色商场。

  八是推动绿色技术创新,彰显科技之美。出台生态环境科技创新工作的若干意见,实施生态环境领域重点科技专项,建设一批绿色低碳概念验证中心。强化数字赋能,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移动源、餐饮油烟等智慧监管平台。

  九是推进共治共建共享,彰显和合之美。推进杭州湾石化化工挥发性有机物垃圾联防联治机制,落实淀山湖等重点跨界水体联保专项治理和水体建设实施方案,推动“无废城市”区域共建。加强生态环境对口支援合作,积极开展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国际交流。

  十是健全政策制度体系,彰显善治之美。修订社会生活噪声、饮食服务业环境污染防治等一批管理办法,制修订钢铁、制药行业等一批环境标准。推进环评与排污许可制度深化改革,优化上海碳市场运行机制,构建全市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体系,建立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完善绿色金融服务平台。

相关新闻

长三角资讯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江苏石湖律师事务所
举报邮箱:1326276298@qq.com

苏ICP备1904043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