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扎实办好民生事 交出暖心“成绩单”
发布时间:2022-01-13 15:32:25
来源:安徽日报 浏览:
低保、特困等救助水平大幅提升,居家和社区养老持续提质,城乡社区治理不断创新,社会组织健康发展……一年来,安徽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作为为民服务,在基本民生保障、基本社会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等领域交出温暖人心的民生“成绩单”,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全省民政工作连续9年在全国民政综合评估中获得优秀等次。
社会救助兜牢民生底线
铜陵市铜官区西湖镇栖凤社区居民小朱,因患急性骨髓白血病,前后住院8次。为了带女儿治病,小朱父母也只好辞去工作,失去了经济收入,一家人一度愁眉不展。小朱父亲来到社区为她申请办理低保,考虑到朱某的特殊情况,社会救助窗口按照“低保承诺即审批”制度,在短短6个工作日就通过了小朱的低保审核,让她拿到了低保金。
快速审批,让困难人群少些等待。近年来,安徽省拓展社会救助体系的内涵,就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受灾人员救助、临时救助及医疗、就业、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出台政策规定,逐步建立系统、全面的社会救助制度框架。2021年,安徽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积极推进低保、特困等社会救助审批权下放乡镇(街道)。目前,全省共有95个县区、1210个乡镇实现审批确认权下放,切实做到放得下、管得住。
救助机制不断优化,救助标准也不断提升。前不久,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民政厅等部门进一步完善安徽省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明确提到当居民消费价格单月涨幅达到一定标准时,将向困难群众发放价格补贴,让困难人群倍感暖心。全省城乡低保对象208.9万人、特困供养人员34.7万人,全省低保平均标准增长4.5%。
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安徽省逐步建立起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分层分类救助体系。全省420万孤老残幼等困难群体基本生活得到有力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绩效评价连续7年居全国优秀行列。
健全体系保障老有所养
日前,滁州市琅琊区琅琊街道凤凰社区养老中心的工作人员,准时来到94岁的独居老人陈奶奶家,指导陈奶奶用“小康”机器人测了血压、血糖、舌象等,并通过机器人远程连通了在线医生,医生通过实时视频对话告诉陈奶奶近期饮食、健康养生的注意事项,并给陈奶奶开了药方。
智慧化提升社区养老服务水平,让老年生活更幸福。一年来,安徽省推动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兜底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有选择的养老服务体系,老年人群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全省30万老年人纳入特困供养范围,月生活保障标准达到876元,全护理、半护理补贴标准分别达到月人均539.8元和248.3元。
养老服务设施持续改善。目前,全省运营中的养老机构达2508家、床位40.4万张。实施县级特困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全省建成乡镇养老服务指导中心1254个、村级养老服务站(农村幸福院)3762个。将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列入省政府目标考核和民生工程,建立“四同步”机制(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截至去年11月底,全省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总面积达到262万平方米,较上年同期新增52.6万平方米。
大力发展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服务,建成城乡养老服务三级中心4490个,在站点全覆盖的基础上,优化运营、聚焦需求,加大短期托养、助餐助浴等服务供给。统筹医养康养结合,全省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签订合作协议1628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老年人579.72万人,65周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人数达到629.8万人。
创新治理激发自治活力
合肥市庐阳区亳州路街道鲁园社区翡丽城小区,养犬不文明现象引发关注。不久前,社区党委通过小区党支部、物业公司、居民代表“三位一体”的协商议事平台,召集居民代表共同协商,约束居民的不文明行为。如今,小区养犬不文明现象得到很大改善,小区环境更加和谐。
城乡社区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为发挥社区在社会治理中的基础性作用,安徽省积极推动社区治理体制机制创新,社区服务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持续改善。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县(市)、一站式服务大厅实现全覆盖,综合服务设施面积平均超300平方米。“五社联动”优势充分发挥,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力量依托各级社工站,在居家养老、儿童关爱保护、矛盾纠纷调处、社区矫正等方面开展广泛服务。截至目前,全省建设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285家,村(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站点887个,持证社会工作者1.4万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超8万人。在全国率先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试点,民主协商深入人心、融入居民日常生活。前不久,民政部网站公示,安徽省18家单位被认定为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建设单位。
社会组织是党和政府在社会治理领域的重要“帮手”。民政部门坚持培育扶持与加强监管并重,确保社会组织健康发展。截至目前,全省民政部门登记管理社会组织3.56万家,省级社会组织党组织覆盖率同比提高6个百分点。
“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全省民政系统将以‘全国民政走前列、省直机关争一流’为目标,逐步完善保障制度,着力提升政务服务质量与效能,让全省近3000万民政服务对象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张冬云表示。(记者 李明杰)
相关新闻
-
安徽日报
-
安徽日报
-
安徽日报
-
安徽日报
-
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