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为什么“难治”?专家这么说
长三角资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国内外胰腺专科医疗水平的提高,胰腺癌的预后在近年来有较为显著的提高,总体的治愈率已由不足5%上升至10%以上;如果有机会接受高质量的胰腺癌根治性手术并辅以规范的术后化疗,患者的五年生存率甚至可以超过40%,这样的治疗效果在以往是难以想象的。”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胰腺中心蒋奎荣教授如是说,“与此同时,胰腺癌的发病率也逐年升高,患者有年轻化的趋势,此时此刻更需要大众对胰腺癌有正确的了解,科学面对,以期通过社会、医生和患者的共同努力,最终战胜胰腺癌。”
胰腺癌为什么“难治”?
蒋奎荣介绍,胰腺癌是恶性程度最高的人类恶性肿瘤之一,素有“癌王”之称,令人谈“胰”色变。胰腺癌之所以“难治”,除却本身恶性程度极高之外,最主要是因为缺乏早期筛查和诊断的手段以及高质量的根治性手术技术难度极大。
数据显示,早期胰腺癌患者仅占所有新发胰腺癌的10%,手术和术后化疗的实施可以为他们带来很好的治疗效果;超过50%的患者在发现时就已经出现全身转移,错过了接受根治性手术的时机;而其余约40%的患者在确诊时虽没有全身转移,但病变累及腹部重要的血管,根治性手术难度极大,仅可在部分胰腺大中心安全有效地实施。至今为止,尚没有可供在一般人群中筛查胰腺癌的有效方法,但庆幸的是胰腺癌本身的发病率并不算高,每年每十万人中约有10人会罹患胰腺癌,以南京932万人口计算,全南京每年新出现的胰腺癌患者有900-1000名。
高质量的胰腺癌根治性术是一类手术难度大、技术门槛高、对围术期管理要求严格的外科手术,并非任意一所医疗机构或任意一名腹部外科医生都可以安全有效开展。全球各地的数据都显示,在胰腺大中心接受相关手术的胰腺癌患者的手术安全性以及长期的治疗效果都显著优于手术量较小的单位。“甚至有美国学者报道,居所距大中心更近的胰腺癌患者会有更好的手术预后。”蒋奎荣说。
直面胰腺癌,怎样发现?
蒋奎荣表示,胰腺癌引起的症状往往较轻或不典型,较难察觉;同时因其位于腹部深处,胰腺癌肿密度与周围正常胰腺组织接近,常规的腹部超声和平扫CT体检也不易在早期发现病变;至今为止应用最为广泛的胰腺癌相关体检肿瘤标志物为糖链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和糖链抗原125(CA125)。
虽然特异性不高,但胰腺癌患者仍具有以下相对常见的主观症状:(1)消化功能不良:厌食、脂肪泻、无法解释的体重下降等;(2)腹痛:主要表现为上腹部隐痛、胀痛等,剧烈的腹痛在胰腺癌中并不常见,但在部分累及交感神经节的患者中可能出现较为明显的腰、背甚至肩部疼痛;(3)黄疸:位于胰头的胰腺癌肿若进展堵塞胆总管,可引起皮肤、巩膜的黄染,小便颜色加深至浓茶甚至酱油色,同时伴有粪便颜色变浅,严重者可出现灰白色如陶土样的粪便。
值得注意的是,在Peutz-Jeghers综合征患者、家族性非典型多痣黑色素瘤患者,以及家族性胰腺癌家系中的个体等特殊人群胰腺癌发生率显著升高,需要定期就诊筛查。同时,50岁以后出现糖尿病患者,尤其是没有过明显高胰岛素血症的,或者确诊近期体重不升反降的II型糖尿病患者,罹患胰腺癌的概率显著增高,需要至胰腺病专科门诊咨询。
胰腺癌如何诊疗?
蒋主任告诉记者,高质量的胰腺癌根治性术是胰腺癌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必备条件。“但因为现在包括化疗、放疗、免疫治疗等多个医学领域内涌现出的可能为胰腺癌患者带来生存获益的治疗手段越来越多,只有以专业的胰腺外科医生为核心,包括肿瘤学、消化内镜、放射介入学等领域专家的多学科团队,才能根据每一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最适宜的诊疗策略。”
除医生本身外,胰腺癌最常用的诊断工具是增强CT。“增强CT,尤其是专门为显示胰腺病变设计的‘胰腺增强CT’是诊断胰腺癌,评估手术可能性和制定手术方案最重要的影像学检查。”结合影像学提示的肿瘤位置、体积、血管侵犯、周围脏器浸润或转移情况,那些分期较早,可切除性较高的患者建议排除使患者无法耐受手术的个人情况后尽早接受高质量的胰腺癌根治性手术,根据病变具体情况可行经典的开放手术或腹腔镜/机器人辅助的微创手术,术后根据患者的病理检查结果进行辅助化疗。部分局部进展、累及腹部重要血管、在过去被认为不可切除的癌肿,在当今的胰腺大中心也可以使用保留血管或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的外科技术进行安全有效的外科切除。
“此外,对于一部分局部进展甚至出现远处转移的患者,现在可以使用特定的化疗、放疗乃至免疫治疗方案对病变进行‘转化’,使肿瘤缩小甚至降期后再实施手术,也可以为这部分患者带来治愈的机会。”由此可见,当代胰腺癌的诊疗,除了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胰腺外科医生外,多学科团队在诊疗全程中的密切合作必不可少。“优秀的外科是胰腺癌治疗的必备条件,但有一支素质过硬的胰腺癌多学科团队才能让患者的获益最大化。”蒋奎荣说。